涉外刑事辩护专项法律服务
涉外刑事辩护需综合国际法、中国刑法及当事人国籍国法律,北京刑辩律师团队调动团队协作力量,如驻华使领馆联络律师 (持外交部备案 Badge)、国际刑辩律师 (中国 Bar+美/英/加 Bar 或 LL.M.)、域外证据取证专家 (Consular Legalization 通道)、移民-签证律师 (处理驱逐出境与签证复活)、金融合规顾问 (对接反洗钱、制裁、FCPA)、多语言法庭口译 (CIOL/DipTrans 高级)等多方力量为涉外刑事犯罪嫌疑人提供有效帮助。了解更多详情,请拨打24h法律咨询热线17813108512,或者发送邮件:wxxwg2020@163.com。
一、涉外刑事辩护的客户及痛点
| 场景 | 客户 | 痛点 |
| 外籍人员在华被刑拘/留置 | 本人、驻华使领馆、雇主 | 语言不通、程序陌生、领事会见排队 |
| 中国籍在境外被逮捕 | 家属、国内母公司 | 无法及时掌握案情、当地律师不负责刑事 |
| 国际红通/引渡 | 国内家属 | 担心遣返、资产被全球冻结 |
| 跨国刑民交叉(电信诈骗、洗钱、走私) | 上市公司、FinTech 平台 | 刑事风险外溢至牌照、市值 |
二、涉外刑事辩护的三个三
三维管辖:属地-属人-保护性管辖冲突管理
三类证据:跨境电子数据、区块链资金流、境外证人证言
三种结果:不起诉/无罪-降档量刑-服刑移管回国
三、法律与政策窗口(2025 最新)
1、《刑事诉讼法》第 18 条:外国人犯罪层级管辖
2、中法、中西、中澳等 43 项双边刑执移管条约(2025-04 更新)
3、最高法院《涉外刑事诉讼程序指引》(2025-05 征求意见稿)
4、外交部、最高检《领事通报与探视工作规范》(2025-07 修订)
四、中国司法实践中常见的涉外刑事案件类型及罪名
(一)危害国家安全类
1、间谍罪(《刑法》第110条)
(1)外国人或无国籍人在华从事间谍活动(如窃取国家秘密)。
(2)辩护重点:证据合法性、行为是否构成“间谍行为”的界定。
2、为境外窃取、刺探、收买、非法提供国家秘密、情报罪(《刑法》第111条)
涉外案件中常见于商业、科研人员被指控向境外提供敏感信息。
(二)经济犯罪类
1、走私罪(《刑法》第151-153条)
(1)涉外走私(如奢侈品、文物、毒品等),可能涉及跨国团伙。
(2)辩护要点:主观故意认定、跨境证据链完整性。
2、洗钱罪(《刑法》第191条)
外籍人员利用离岸账户或跨国交易掩饰犯罪所得。
3、骗购外汇/逃汇罪(《刑法》第190条)
涉外贸易中虚假交易骗取外汇额度。
(三)毒品犯罪类
1、走私、贩卖、运输、制造毒品罪(《刑法》第347条)
(1)外籍人员参与国际毒品贩运(如“金三角”关联案件)。
(2)关键辩护:取证程序合法性(如跨境协作中的证据移交)、数量认定。
(四)侵犯人身权利类
1、故意杀人、故意伤害罪(《刑法》第232-234条)
(1)涉外案件中常见于外籍人员间的冲突或针对中国公民的暴力犯罪。
(2)辩护需关注:正当防卫、文化差异对行为认定的影响。
2、绑架罪(《刑法》第239条)
跨国绑架勒索(如针对外籍商人的案件)。
(五)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类
1、组织他人偷越国(边)境罪(《刑法》第318条)
外籍人员组织非法入境或“蛇头”团伙。
2、骗取出境证件罪(《刑法》第319条)
以虚假留学、工作名义为外国人骗取签证。
(六)网络犯罪类
1、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(《刑法》第285条)
外籍黑客攻击中国关键基础设施或企业。
2、跨境电信诈骗(《刑法》第266条)
境外设立窝点针对中国公民实施诈骗。
(七)其他常见罪名
1、贪污贿赂罪(《刑法》第382-393条)
外籍企业人员在中国行贿或共同贪污。
2、侵犯知识产权罪(《刑法》第213-220条)
跨国假冒注册商标、侵犯商业秘密等。
五、涉外辩护特殊注意事项
1、管辖权争议
需审查中国是否具有刑事管辖权(如犯罪地、结果地、国籍原则)。
2、外交豁免权
部分外交人员可能享有豁免,需通过外交途径解决。
3、证据规则
境外取得的证据需符合中国法律及国际司法协助程序。
4、语言与文化障碍
确保翻译准确性,避免因文化差异导致误解。
资讯推荐
经济、金融犯罪刑事辩护专项法律服务
北京刑辩律师团队由资深经济犯罪辩护律师领衔,配备跨...
职务犯罪刑事辩护的专项法律服务
北京刑辩律师团队发挥职业背景的优势,把传统“辩护”...
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专项法律服务
一、服务对象 (一)在校中小学生(含特殊教育学校...
会见
1、黄金72小时会见-抓住减轻处罚的最佳时机; 2...